资讯

西安

课程咨询: 4000-121-121

预约39元在线试听课 满意后报名

获取验证码

请选择意向校区

请选择年级

请选择科目

立即体验
当前位置:家教西安站 > 初中辅导 > 正文

2020中考学科备考语文文言句式及用法举例

2020-02-14 17:23:41  来源:学而思爱智康

学而思1对1帮助孩子解决知识难点

报名课程 专属福利随意领

预约体验

*2470人已预约,首课体验不满意,可全额退费。

— — 报名课程可获得 — —

海量资料包

干货公开课

标准化串讲

综合能力训练

官网福利丨点击免费领取>> 小初高学习礼包!

1.判断句

①“……者,……也。”这是较常见的文言判断句形式。

例如: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——《陈涉世家》

②“……,……也。”判断句中,有时“者”和“也”不一定同时出现,一般省略“者”,用“也”表判断例如:

例如: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——《记承天寺夜游》

③“……者也。”在句末连用语气词“者也”,表示加强肯定语气。

例如: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——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
④用“乃”“则”“即”“皆”“耳”等词表判断。

例如: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——《陈涉世家》

⑤用动词“为”“是”表判断。

例如:问今是何世——《桃花源记》

2.被动句

①用介词“于”表被动,如“困于心。”(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)

②用“为……所”表被动,如“山峦为晴雪所洗。”(《满井游记》)

③用“为”表被动,如“贤能为之用。”(《隆中对》)

④用“见”或“见于”表被动,如“徒见欺”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;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”。(《庄子·秋水》)

⑤无标志被动句,如“帝感其诚”。(《愚公移山》) 3.倒装句

①主谓倒装,如:“甚矣,汝之不惠!”(《愚公移山》)实际上是“汝之不惠甚矣!”

②宾语前置,如“时人莫之许也。”( 陈寿《三国·诸葛亮传》)实际上是“时人莫许之也。”

③定语后置,如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。”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实际上是“居高庙堂则忧其民。”

④介词短语后置(状语后置作补语),如:“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。”(《唐雎不辱使命》)实际上是“于先王受地,愿终守之。”

4.省略句

①省略主语,如:“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”(《桃花源记》)(桃花源中人)见渔人,……

②省略谓语,如: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论语》)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“择”。

③省略宾语,如:“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”要(其)还家(《桃花源记》)“令作诗。”令(其)作诗(《伤仲永》)

④省略介词,如“坐潭上”,坐(于)潭上(《小石潭记》)

⑤省略量词,如“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”(《口技》)在译成现代汉语时,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。

5.固定句

初中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不多,主要有“不亦……乎”“有……者”“得无……乎”“如……何”“奈……何”“然则……”等。

①“不亦……乎”,表示反问语气,相当于“不是……吗”。如: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
②“如……何”,表反问或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对……该怎么办”“能把……怎么样”。如:如太行王屋何?即“能把太行、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?”

③“以……为……”相当于“把……当作……”。如:以丛草为林,以虫蚁为兽……即“把丛草当作树林,把虫蚁当作禽兽……”。

④“何……为”,相当于“为什么要……呢”“为什么会……呢”。其中“何”是“为什么”,“为”用于句末,表反问语气。如:此何遽不为福乎?即“这为什么就不会变成福呢?”

⑤“何以”,其实是“以何”的倒装结构,相当于“凭什么……”,多用来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。如:何以战?

 
 
意见反馈电话:010-52926893  邮箱:advice@xueersi.com
保存 | 打印 | 关闭
相关新闻
课程活动 >>更多
  • 1对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