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约39元在线试听课 满意后报名
报名课程 专属福利随意领
*2470人已预约,首课体验不满意,可全额退费。
— — 报名课程可获得 — —
海量资料包
干货公开课
标准化串讲
综合能力训练
官网福利丨点击免费领取>> 小初高学习礼包! |
语文不像数学那样,大量刷图就有效果,很多孩子越来越感觉到语文越来越难搞定。
面对语文弱科,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。数学偏理性,语文偏感性,这两科又没有哪一科是少有的理性和感性。故而找到语文中的理性部分,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,柳暗花明。
这些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,就像数学中那些极为常用的基础定律(四则运算、勾股定理等),可是很少有同学来花时间做一个规范和整理,这些基础知识就显得零碎而杂乱,不成章法。一旦这个基础知识体系建立,一劳永逸。
数学的基础运算都不会,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,语文亦然。
一、 语文基础知识
所谓基础知识,就是必须掌握,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继续学习的知识。但就课堂实际观察发现,我们的基础知识存在诸多漏洞。
这里只讲两点较迫切的。
一、表达方式:记叙、描写、抒情、议论、说明
(不少同学只要他人说出先进个,自己就能补上另四个,但如果我们列出这五个,问同学这五个东西叫什么,多半哑然。当面对“请问第二自然段用了何种表达方式”之类的题目时目光惶惑,不能不说这是一种“杯具”。)
二、修辞手法:
(重点要把握其构成要素和作用效果。部分同学只知其名不知其所以然,故而根本达不到理解的程度,更甭提运用和鉴赏了。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极为优异,需要同学们把这些基础弄好,这是语文水平重要而基础的部分。)
修辞手法作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学习的表达技巧,我们要等到何时才愿意完全掌握?
1比喻:比喻就是“打比方”。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,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。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(被比喻的事物)、喻体(作比方的事物)和比喻词(比喻关系的标志)构成。按其结构分明喻、暗喻和借喻。
构成比喻的关键: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,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,否则比喻不能成立。
作用:化平淡为生动;化深奥为浅显;化抽象为具体;化冗长为简洁。用在记叙、说明、描写中,能使事物生动、形象、具体,给人以鲜明的印象;用在议论文中,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,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。较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。
明喻:A像B;(本体喻体比喻词齐全)
暗喻:A是B;(比喻词换成判断词,构成比喻不明显)
借喻:B。(只出现喻体,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)
2借代: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,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。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。
作用:能起到突出形象,使之具体、生动的效果。
如:你们是初升的太阳,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。
【和借喻的区别】
借喻重在喻,和本体具有相似性,可以补出本体和比喻词;
借代重在代,是摘取了某个人或物的特点直接代指这个人或物,没有本体,无法补成比喻。
3夸张: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,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。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,不能浮夸。
作用:烘托气氛,增强联想,给人启示。引起丰富的想象,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,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。
如: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
4对偶:对偶就是“对对子”,也称“对仗”。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,词性相对,结构相同,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。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、递进、因果、假设和条件等。
作用: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、节奏感强,具有音律美;内容上凝练集中,概括力强。
如:四十年别井离乡,雁沓鱼沉;五百个月缺月圆,梦萦魂牵。
5排比: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,内容相关、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。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。
作用:可增强语言的气势,强调内容,加重感情。用来说理,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、更透彻;用来抒情,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。
6设问:无疑而问。往往明知故问,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。
作用:引起读者思考。用在标题上,能吸引读者,启发读者思考,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;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,除引起思考外,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;用在议论文中,能使论证深入,脉络清晰。
例:你见过土鳖吗?你了解透明国际吗?你知道透明国际做什么吗?你知道中国的廉政指数吗?你知道中国的廉政指数的位置吗?接下来一一解答。
7 反问:反问的特点也是“无疑而问”,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,句末一般打问号,有的也打感叹号。这是所有句式中语气较为强烈的一种。谈判和骂人的场合经常听见反问句。
作用:以加强语气,增强表达效果,起强调作用。
如:你难道不是土鳖吗?
8拟人:使事物人格化,使语言富有神采。
作用:生动形象,留给人深刻的印象。